在眾多日本的航點中,名古屋好像一直都被忽略。本州的旅遊通常都以東京和大阪為主,而名古屋作為本州中部的大門,有傳多家航空公司即將縮減往來香港的航班,我覺得有點可惜。自己以往曾到立山黑部遊雪之大谷、參加高山祭、往白川鄉看合掌屋、金澤走兼六園,甚至前往河口湖富士芝櫻祭,從名古屋前往都算方便,更不用說Legoland、以及今次到訪的長島及知多半島。當然名古屋市本身,也有其可愛之處。
走在名古屋街頭,你不太會感受到東京和大阪的繁囂,卻又享受到它繁華帶來的方便。即使在名古屋站走出來,你不會感到那種肩摩轂擊、要擔心你的行李箱會擋到別人的壓力。甚至從站前走兩個路口,完全是海濶天空般寧靜,會讓人開始懷疑這是否有兩百萬人口的城市。

在這繁華而不繁忙的小城,無論是吃飯或逛街都比較輕鬆。名古屋本來就有頗多特色美食,當中以鰻魚飯三食(Hitsumabushi)為首,雖然熱田蓬來軒仍然是一位難求,但在Tabelog要預約其他高評的饅魚飯店也不算太難。雞翼(手羽先)也是另一名物,世界の山ちゃん一直是我的最愛,後來到香港開店我也到訪數次,只是這個格價在香港有點高。不愛雞翼的朋友大可到名古屋各大酒場,以串燒炸物佐酒,啤酒確實比香港便宜一半。
這次輕鬆遊沒有刻意張羅,在名古屋巿內本來時間就不多,就餐都在酒店位處的伏見附近的小店。其中一餐在電力科學館旁邊地庫的迷你食街內,入口雖然有「人情屋台」的紅色招牌,但在街道上仍毫不起眼,要不是在Tabelog找,肯定不知內有乾坤。

人情屋台內設有四五家迷你店,確實是屋台式的那種,小廚房前只有一張小小的吧台,能容納六至七人,你可以想像是food court的概念但裡面只是幾家小小的屋台。我們到訪是店是「柳橋惣菜 ふく田」,在Tabelog已點了和牛蕃茄火鍋。雖然是大牌檔的格局,但套餐的各小碟仍然是有序先後端上,先是沙律、再來刺身、然後漬物味噌魚和甜蛋,接著就是主菜和牛鍋。坦白說,和牛沒有那種誇張的鬆化感,但肉香也是上佳,蕃茄湯也不是香港茶記的濃茄湯,而是清湯加新鮮蕃茄煮成,比較自然。但我最欣賞卻是那個五穀米飯,居然並非用電飯煲,而是用小鍋煮成,更顯得顆粒分明。


這裡曰人情屋台,果然也真的頗有人情味。老闆一直招呼週到,只是以我日語連N5也不到的程度,不能盛情回應。我們那天沒吃午飯,訂了430的座位,吃個早飯,到差不多530就已滿座。旁邊兩組原本不認識的客人,在老闆拉動下間中也聊起來。坐在我們旁邊是一對從廣島來的客人,知道我們由自香港也說個不停,談到香港在日本人之間頗受歡迎的。那個五穀飯雖然好吃,但確實吃不下,老闆幫忙做成飯團讓你帶走,這應該就是屋台的氣氛吧!

另一頓晚飯是我們從長島Day trip回來後,已經頗晚,沒怎麼東找西找下就在酒店外的「磯丸水產」坐下。那是酒場式的水產店,吃的固然海鮮。店裡每桌都提供小炭爐,供客人自己燒烤海鮮。有敏感體質的我非海鮮控,所以點的不算多,當中以貝柱最令人驚豔,那個大小尺寸在香港是不容易見到的。




告別名古屋前的早上還有點時間在Loft逛逛,沒想到一逛就兩小時。到站前剛好遇上巡遊,可惜沒時間駐足觀看,便跳上鐵路趕往機場,為旅程畫上完美的句點。

